大冬天的,知青们急需要地方住。
村长办事也麻利,几乎是第二天上午就喇叭通知。
表扬刘家一家为大队做的贡献,感谢他们家腾出两间房让大队使用。
村民们听到这消息,纷纷背地里说刘家太傻,白白被占便宜。
可当天下午,田里干活的刘家夫妇被村长喊出去。
没一会儿大家就听说,田长英成了记分员,刘大被调去看守村里粮仓。
众人一时间眼红了,都在嘀咕不公平。
“凭什么呀。”
“傻人有傻福呗,早知道我那还空着一间呢,换个记分员的活不亏啊。”
有明白事理的直接吆喝了一嗓子:“得了吧,眼红什么,人家用两间大房换的,村长既然给安排了工作,那指定房子要不回来了呗。”
“也是,村里哪有那么好心,指定是为了收买两口子,把那两间房子充公了,当初刘家盖那两间房子可不少钱呢,这也不划算……”
大部分人虽然嫉妒,但也就是背地里说说。
有个别几个极端的,直接闹到了村长办公室,说村长向着刘家,有这好事不提前和他们说。
村长很淡定,直接开口说:“你现在能免费给提供出来,像刘家那么敞亮的两大间房,给大队解了燃眉之急,你也能当记分员。”
这话一出,堵的那些人哑口无言。
村长又继续补充:“再有,以后房子使用权归大队,人家田长英起码识字,当个记分员绰绰有余,你们有什么啊?要奉献没奉献,大字不识一个,每天就会说这些屁话!”
最后,那几人被骂的头都抬不起来,灰溜溜的跑了。
村长冷哼一声,骂这些人不知所谓。
倒不是他向着刘家,而是上级指令很清楚,这些知青来了不一定多会儿回去,这房子占用可能是个长久的计划。
刘家人还算好管理,好说话,就是那大妮儿是个精明的。
这次借着这件事,一次性给他们家安排妥当,总归对上对下都有理说,不至于再生幺蛾子。
几乎是喇叭刚广播完,知青们就背着行囊来到了刘家。
刘家一排总共五间房,全都是又大又敞亮。
刘香和刘珍住一屋,爹娘一屋,剩下的一间刘嫣回来住着。
院子一侧还有盖板搭的一排小平房,一间当厨房,剩余几件用来储存粮食和柴火那些杂物。
最旁边的两间大房家里用不上,里面就个大土炕,其他家具什么的都没有弄,空落落的。
村干部又从大队那边搜了一些旧家具搬进来,让人能放行李。
好在两大间空间够大,一间男寝,一间女寝,都睡大通铺,住的倒是还算宽敞。
这会儿还没有隔墙,所以十来号知青进来,几乎是挤在刘家院子里。
知青年纪十七八,到二十二三不等,都是小青年。
这会儿天冷,入住的生火。
城里来的姑娘小伙哪会生火,弄得乌烟瘴气,刘家夫妇心善,主动帮他们过去生火。
还让刘珍送过去一暖壶热水送过去,让他们喝点热的暖暖。
刘嫣和刘香在屋里学习,并没有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