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2章 水产出口外贸(1 / 2)

“货运,其实也不是不可以自己做的。”

卫宏说出自己的倚仗,只不过他口中的货运并不是通常的货运:“鱼获出口,也是外贸,这方面并不是不能自己做,无非就是建造冷链运输船而已,与一般的货运有所不同,虽然现在通常都是通过采用集装箱式冷链来进行运输,但如果有更专业的冷链运输船更好,自己找造船厂下订单,再自己运输出去。”

“咱们国内的鱼获出口,如果有去查相关的数据,就会发现连连增长,而这是咱们国内出台鼓励渔业发展政策的结果,政策支持力度还在不断的加码,可以想象得到,接下来渔业会成为农业的一大增长点,咱们国内的市场是巨大,可总有饱和的时候,特别是渔业发展到某个程度的时候。”

“走向出口,很多个国家大力发展渔业,在他们国内的市场饱和之后,都是走向出口,咱们国内将来的发展也是如此。”

“我有实力来完成这一环,从海捕,再到出口,然后就是运输,一手打造,那么这个货运码头,实际上就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。”

卫宏信心十足,他接下来也是往这方面发展,只是做鱼获出口,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不太大,可那只是感觉而已,实际上这一块并不小:“就拿我现在的捕鱼效率吧,最近的两次,从出海再到返航抵港,所花费的时间不过区区70多个小时,却是捕到超过3300吨鱼获,之前有一次更多,爆舱而归,捕到超过8300吨的鱼获。”

“目前还只是建立在只有卫18和卫19两艘渔船上,如果是多一艘大吨位的渔船,再多一艘专业专职的鱼获运输船,那么一次出海,并不需要多久,就可以捕到超过2万吨的鱼获,这么多的鱼获,除非是这边的渔港码头有大量的外地大鱼商,不然的话,是很难消化掉的,那么就只能走向出口外贸了。”

“假如是2万吨的鱼获出口,冷柜集装箱,最大标号的也只能装大概50多吨,说是可以装60吨,实际上并没有,55吨就已经是极限了。”

“那么就要相当于装超过360个冷柜箱装箱,千万不要忘记了,是最大标号的,要是一般标号,一个冷柜集装箱能装到20吨就已经不错了,2万吨可就要装到上千个冷柜了。”

“试问一下,得多大的货轮才可以运走?对于巨型货轮而言,上千个冷柜集装团还不够塞牙缝,可跑近距离航线的,可不会用那种大排水量的货轮,只会用中小型的货轮,这样一来,一次出口大量的鱼获,都得发好几艘的货轮呢。”

“所以…货运码头,与渔港码头结合在一起,其实就有一定的保障了,加之咱们隔壁的县级市服务业发达,单就是咱们市,这个货运码头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,就更别说未来渔业方面的出口,绝对不仅仅是一家,在这边上鱼再装箱,然后拉到隔壁的货运码头去装船,再出口到其他国家去,这条路是行得通的。”

卫宏知道这一项很不起眼,可如果列出一系列的数据,绝对很有说服力,就因为国内的渔业正在悄然的大发展,悄无声息的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。

也是得益于国内的造船业快速崛起,现在很多靠海吃海的,都建造更大的渔船,出海捕获自然也就更多,捕到大量的鱼,要是可以换成外汇,谁不喜欢呢?

赚自己人的钱是赚,可绝对没有赚别人的钱更爽,出口肯定有更大的利益,要是国外的鱼价比国内的低,就卖国内好了,只出口国外鱼价很快的鱼,这就已经足够。

就拿小岛国来说。

小岛国的市场,占据百分之十七是国内出口的鱼。

很恐怖的一个数字,也没有人注意到,毕竟小岛国公认的渔业发达,可偏偏在小岛国市场上的很多鱼,竟然是来自于国内出口过去的,当然了,国内也有很多小岛国进口的鱼,只不过现在什么情况大家也清楚,现在小岛国的水产基本上已经没有办法进入国内市场了。

这些都是次要,重要的是,如果将渔港码头与货运码头两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,那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,哪怕对于一个大型货运码头的集装箱吞吐量而言,这点量不算什么,可就是这点量,在发展的前期是很关键的。

毕竟,他们现在谈的是估值的问题。

加上这个。

估值高一点很正常不是吗?

“就咬死300亿了。”

卫德龙本来就做过生意,很清楚将鱼获出口与整个码头项目牢牢的绑定在一起,会让整个码头项目的高估值更加合理,更有说服力:“就按照这个节奏来谈吧,其他的估计也不会谈到,会到下一轮,乃至下下一轮。”


举报本章错误( 无需登录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