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一见她,不禁心头一跳,停下脚步,对身旁的崔莺莺道:“莺莺,朕好像还有些事情没做,我们回去!”语落便忙不迭地转身朝乾清宫走去。
崔莺莺看了一眼正朝这边走来的韩玲儿,抿嘴一笑,连忙跟了上去。
韩玲儿来到刚才段涛所在的地方,看着远处消失的背影,使劲一跺脚,愤声道:“哼!你能躲我一辈子吗?”
“陛下,您好像很怕韩玲儿的样子呢?”崔莺莺一脸促狭地问道。
曹操扬眉道:“胡说什么?朕怎么可能怕她!”
“那陛下您为什么要躲啊?”
曹操瞪了崔莺莺一眼。崔莺莺连忙闭上嘴巴,忍不住噗哧一笑。
曹操没好气地看了崔莺莺一眼,叹了口气,“你们不要误会了!朕之所以躲着她是因为不想同她讨论那些让人头疼的话题罢了!”
“什么话题啊?”崔莺莺好奇地问道。
曹操流露出回忆之色,“记得她刚来的那一天与朕讨论了一个话题!”
看了一眼好奇宝宝样的崔莺莺,笑问道:“莺莺,你猜猜,我们讨论的是什么话题?”
崔莺莺思忖片刻,嘻嘻一笑,摇了摇头。
曹操没好气地瞪了崔莺莺一眼,神色一正,道:“她和朕讨论的是战争与和平还有人性的善恶!”
崔莺莺讶异地大张着嘴巴。
曹操苦笑道:“也不知道这个女孩子的心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感慨和思考!不像这个时代的人,倒像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!”
“那她见陛下就是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?”
曹操咳了两声。
一见曹操这样一副模样,崔莺莺双眸向上一弯,抿嘴笑道:“陛下,是不是还有一些私事啊?”小模样很,心里冒出一个想法,想要看一看第十一军团和第十二军团的战斗力。
这两个军团自从返回长安后又经过了三个多月的训练,负责训练的是从北方都护府调回长安的高顺,另外内阁方面还派出了一批得力的‘先生’。
曹操向崔莺莺交待了一番,随即带着典韦等百余名御林军离开了皇宫。
第十一军团和第十二军团的驻地距离长安东门数里,依山而建,规模很大,远远望去只见营帐连绵如同山峦一般。在长安的西门和南门外还各有一座这样的营垒,这就是民间所谓的‘三大营’。
后世的史书总是将‘三大营’做为军队的名称提及,其实不过是三座营地罢了,凡是回长安戍卫训练的军队都会屯驻在‘三大营’里。
曹操一行人来到辕门外,被守门的军士给拦了下来。曹操这一行人都是便装,守门的军士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身份。
“你们是什么人?这里是军营,闲杂人等不能进入!”军士喝问道。
典韦扬声道:“我们是内阁属员,有事见高顺将军!”
“可有凭证?”
典韦取出一封文书递了上去。卫兵验看无误后,将文书交还给典韦,抱拳道:“你们可以进去了!”
曹操一行人进入辕门,一进来就感觉到一种肃杀的气氛。
曹操不禁一惊,因为能在无形中形成这种氛围的军队绝不是一般的军队,至少应该是经过连场血战的精锐之师,第十一第十二军团显然不是这样的军队。曹操不禁喃喃道:“看来高顺没有辜负朕的期望!”
众人又经过几处哨岗,来到大帐外。
这时,大帐内正在议事,高顺高坐上首,一众将领分列左右。
“陛下,要不要?”典韦请示道。
曹操摇了摇头,微笑道:“等等!”
片刻后,散帐了,曹操让其他人留在外面,自己和典韦进到大帐中。正在看手中文书的高顺感到有人进来了,不禁抬起头来,一愣。随即连忙下来叩拜行礼道:“末将拜见陛下!”
曹操呵呵一笑,扶起高顺,“不必多礼!”
曹操微笑着问道:“怎么样?没在前线还习惯吗?”
“多谢陛下关心!末将觉得很好!”高顺恭敬地回禀道。
曹操在上首坐下,稍作思忖,问道:“如果朕让你专门负责训练军队,你有什么想法?”
高顺的反应很平静,“陛下所命高顺无不遵从!”(未完待续。)
本书来自